天气预报怎样制作发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和效果如何……近日,陕西气象工作者开展多样科普活动,将专业气象知识带到中小学生身边。
由陕西省科研机构首创的杂交油菜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种子纯度检测技术、制种质量控制技术等,已成为全国普遍应用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陕西多地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及开发工作,加大产业帮扶,拓展销售渠道,做好“土特产”文章。
1月28日,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国各地各行业从“假期模式”切换回“工作模式”,铆足干劲、一派繁忙,力争新春“开门红”。
每逢新春佳节,陕北黄土高原处处洋溢着富有黄土文化气息的“年味儿”,在陕西榆林一些地区,广大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感受春节快乐吉祥的氛围。
近日,受寒潮天气影响,黄河晋陕峡谷流凌密度持续增大,大量的冰凌顺流而下,在壶口瀑布下游河槽堆积,使得往日奔腾汹涌的瀑布基本被冰凌填平,河道的冰凌与河岸齐平,壶口段封河长度已超过十五公里。
建设中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春节假期期间,仍有上百名建设者坚守岗位,确保如期完成施工目标。
在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动车段的动车组机械师们,使用GSM手持终端(无线通信指挥终端)、电子内窥镜、轮对测量仪、电子力矩等工具对高铁动车组开展日常检修。
为全力保障农村地区平稳“压峰”、“过峰”,当地卫生部门提前采购、配备“四类”药品,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选派支援救治小组,并逐步配齐制氧机、血氧监护仪等设备。
2022年12月31日晚,西安城墙景区用璀璨的灯光秀在西南城角、东南城角墙体上呈现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和“再见2022,你好2023”等光影字样,迎接新年的到来。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持续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彻底整治违建别墅,立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全面整治小水电站,实行五级林长制,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等十大行动。
近期,陕西省延安市迎来入冬以来大幅降温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14摄氏度,国网延安供电公司职工走村串户,全力保障电力供应,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这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家电出口专列,标志着陕西中欧班列2022年开行突破4000列。
下一步隆基绿能将加大“光伏+氢能”方向的研发投入,通过降低电解水制氢的生产成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生产,让企业发展与国家“双碳”目标同频共振。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富平县有2000多年栽植柿子的历史,作为关中平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时令美食,富平柿饼以个大霜白、质润香甜闻名。
新学期开始了,在关注孩子学习状态的同时,也要注意视力的保护。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和习惯,预防近视过早出现!
从西安自驾沿着210国道从长安区沣峪口进入秦岭,茂密的树林层林尽染,秦岭披上彩色的外衣。秋日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公路两旁一直延伸到层叠的秦岭深处,空中俯瞰,一幅秦岭秋色山水画正缓缓铺开。
国网陕西电力±800千伏陕武直流工程近日启动年度检修工作,来自45家参检单位的1000余名工作人员将参与本次检修,这也是国网陕西电力首次开展±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检修。
脱发严重、皮肤变差、视力下降、经常焦虑……熬夜伤身,并非危言耸听。了解熬夜对身体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拒绝熬夜,别再晚睡了!
8月以来,陕西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省受旱耕地面积达72.21万亩,受旱作物以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
西安市碑林区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位于建国门东南城墙脚下,在保留原居民原有生活状态和保持菜市场市井风貌的基础上,历经三次改造,这里被打造成新与旧互相融合的时尚潮流聚集区。在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全建彪的带领下,一起到这里打卡,重拾老城西安的烟火气
这些项目签约落地,将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加速园区城市配套、教育品质提升,筑牢园区发展坚实基础,助力产业能级不断跃升,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有力支撑。
暑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在享受快乐暑假的同时,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防护。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一旦不幸溺水,又该如何正确自救?
西安碑林区辖区内有高校17所、科研机构131家,各类科研人员3万多人,在校本科生18.17万名、研究生8.23万名,是全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区之一。
课间漫步走廊就能观看声光电的科普知识,在课后兴趣小组中学习设计一座桥梁,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试卷来判断授课效果……依托“互联网+智慧校园”的新生态,科技为教育插上了一双智慧的翅膀,也是缩小中国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